万博水晶宫

图片

“辅导员下乡记”
——凌源市葛杖子村第一书记赫贵怀工作月记

2018年05月08日 08:18
2018年3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赫贵怀被选派到凌源市葛杖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葛杖子村现有村民259户906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亩,“三留守”问题突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36户63人。党员35人,平均年龄55岁,后备干部、年轻党员断层。土地种植面积分散,村民没有成立专门的合作社,无村集体经济。从辅导员到村官,从城市到农村,工作对象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对于30岁的赫贵怀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好“村里人”,主动融入群众
“农村工作比较复杂,怕他胜任不了。”这是赫贵怀父母的担忧。而赫贵怀则说自己作为一名年轻人,一名辅导员,平时经常教育学生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今天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率先垂范,响应当前脱贫攻坚的号召,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直在城市长大,从未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赫贵怀该如何与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让村民信服,成为他首要的工作。而深入走访群众是赫贵怀走出的第一步。到村的一个多月,赫贵怀深入贫困户,把党的政策和社会的温暖送到贫困户家中;他拜访村里能人寻求致富方法;他走田间坐炕头,和村民聊家常、话发展。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赫贵怀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村里中小学生辅导功课并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一段时间后,赫贵怀在村民心中是一个“不笑不说话”的村干部。大家也从称呼他为“赫书记”到称呼他为“小赫”。
 
用好“村里人”,积极干事创业
通过走访群众,赫贵怀意识到“村民都想摆脱贫困,但有的缺少创业资金,有的没有技术,有的身体残疾。”想要脱贫就必须从整个村庄发展的角度观察、思考扶贫。
脱贫要改“输血”为“造血”。赫贵怀认为,发展产业是谋长远的“强身健体”式的“造血”,可直接为入股贫困户提供分红、为就业贫困户提供收入。通过拜访村里的养殖大户,赫贵怀提出成立养殖合作社的想法。以养殖大户为载体,将企业与养殖户有效联系起来,与时俱进,使养殖业更加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推动葛杖子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带好“村里人”,加强队伍建设
赫贵怀利用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党建联络员的工作经历。将在学校党建工作中学习并掌握的好传统、好办法因地制宜的应用到葛杖子村党建工作中。以“规范组织生活,激发党员活力”、“规范党建材料,提升软件实力”、“规范议事制度,坚持民主管理”为抓手,打造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示范亮点。
虽然工作的对象从大学生变成了农民,工作的内容从团学活动变成了脱贫攻坚,不变的是责任,是奉献与担当;变的是作风、阅历与能力……投身农村广阔天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实现人生价值!赫贵怀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言行,沉下身子稳住心,贴近百姓办实事,诠释了一名辅导员能吃苦能干事的厚重底色,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